全国加盟热线:17601060666
咨询热线:400-669-2961
龙念南:要真的儿童,要真的美
儿童美术表达应该比成年人更加真实,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图式上,但是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儿童并没有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特点。
关于少儿艺术作品的两个问题
作品表达形式是不是多样化?
艺术的发展形式就是从最原始的艺术,儿童美术表达应该比成年人更加真实,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图式上。龙念南先生认为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儿童并没有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特点。
美术的传达,比如今天叫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来传达的时候,它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局限在某种表达形式或内容上,我们的发展可能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一点上,成年人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来讲,也远远地做到了,可是少儿美术方面暂时还没有跟上这个步伐。
表达的内容是否发自孩子内心?
我们的艺术是干什么的?
其实艺术说直白一点是一种“炫耀”,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别人从精神上接受我们的一种炫耀、一种展示。现在很多成年人的作品只能称之为产品,因为目的是为了当做商品去卖,并没有真正阐释艺术的意义。
如果说成年人艺术作品的问题本质是为了追求物质,还可以理解,那么少儿艺术在追求什么?
其实少儿艺术真正需要追求的就是孩子们自己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很多少儿美术作品里边缺少这种表达或者是很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责任应该不在孩子身上,应该在我们的辅导者,在我们的家长身上。
真正艺术是来自心灵的表达
美术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视觉艺术,不论成年而还是儿童,最初的目的都是表达,表达眼睛看见的和心里想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眼睛看到的可以通过越来越高超的技术去完成,而心里想到的是无法用技术去满足的。这个时候又把视觉艺术逼到绝境,产生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最终可以看到,虽然在某些过程中技术战胜了艺术,那是因为人更多是从物质角度的需求出发,当人们回归到精神层面的时候,最终技术还是要为艺术服务。
少儿的艺术表达就是更应该如此,因为他们不需要物质性的回报,所有的回报都是成人所需要的。
不需要物质回报,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怎么做?
龙念南先生认为就是真正的通过艺术帮助自己、传递自己的心灵表达。
作为儿童美育教育者,怎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真正去表达自己?
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要去自己产生想法和素材。这个素材的收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日常的观察,也可能是有意的收集。有了足够的素材以后梳理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阶段,有了表达内容阶段用视觉逐渐呈现出来,呈现过程中有独特的图式、有用什么样的材料呈现、有用这种材料和图式后怎样用最合适的作品来完成阶段……最后作品就完成了。
少儿艺术创作教育更是如此,不是为了让孩子完成一幅作品,而是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将艺术创作与艺术学习有机地黏合在一起,使少年儿童美术教学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艺术教育应避免成人的过度参与
“我们的比赛作品里教师的成分占得非常非常大,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教师的参与。国际上比较重视儿童自己的表达,从来不说教师,他认为教师就是教育,表达就是表达,他们的比赛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有一些亚洲,日本办的比赛还有这种(教师参与的)意识,像欧洲和拉美办的一些活动没有这种意识。”龙念南说。
龙念南认为,重视教师的参与本身并没有错,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表达者,更多的是受教育者,这个时候教师有意的参与可能使他的表达更好,只是说教师的参与到什么程度?
一个最重要的界限就是说创作是创作者发自内心的、头脑里诞生的东西,尊重这种诞生、尊重这种表达,帮助他用更多的、更好的方式去表达出来的时候,你的参与就是有益的。如果教师是代替创作者的想法,变成“我的想法你的手”的时候,这种“参与”就是过度的。
儿童画一定是基于儿童真实表达。反过来说,儿童画不是儿童真实图式的时候,从艺术创作角度讲就不真实。真实的图式源自于真实的情感、源自于对这个孩子不同年龄可能产生图式真实的了解,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只能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真实的表达,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教出他一个图式,因为你教给他一样东西,他用你的图式表达,怎么能叫表达呢?只能叫重复。
儿童的图式发展跟生命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从涂鸦阶段,无意的涂鸦到有意识、有序,甚至有命名的涂鸦,很像生命从单细胞螺旋逐渐地变成一个多细胞的生命过程,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所以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了解、感受世界,逐渐不断地变化,而不是人为干预。
(这些作品集合了龙念南老师40年的儿童艺术教育心得与表现技法,充分展现了大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零距离接触中感知大师、感知艺术。)
技巧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从这一点上讲,儿童理应可以更好的表达,因为他们是未来,如果他们被压制了,看别人眼色表达,未来我们的社会可能就没有艺术家,只有一群机器和零件。
最后,龙念南先生呼吁,从儿童做起,让他们更多的获得美,但是首先要让他们真实的表达自己、能够真正做好自己,教育才会成功。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侵删)